一、计量员资格证培训对象:
与计量相关的部门或者个人(技术部、工程部、实验室、品质部、质量部、检验部等)。
二、计量内校员培训内容:
1、计量检定规程和计量检定系统的管理;
2、计量器具/测量设备的检定/校准以及自校准要求;
3、测量体系分析(MSA)与资质认定(CMA/CAL)、实验室认可(CNAS)的关系;
4、企业如何开展计量校准及自校准工作;
5、长度、力学、衡器、电学、热工、理化、容量等仪器的检定、校准技术讲解及考操作。
三、计量内校员证书用途
1. 计量内校员证书是企业体系评审的人员培训证明,满足体系对于从事计量工作人员的要求,其中,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:(1)确定其控制范围内的人员所需具备的能力,这些人员从事的工作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绩效和有效性;(2)基于适当的教育、培训或经历,确保这些人员具备所需能力;8.5条款e)规定:配备具备能力的人员,包括所要求的资格。
2. 企业计量人员通过考核获得计量内校员证书,有资质为企业非强检类仪器设备做校准,出具校准,此为体系认可。
四、计量内校员要学习哪些内容:
1、测量: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组操作。
2、计量:实现单位统一、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。
3、测量结果:由测量所得的赋予被测量的值
4、(测量结果的)重复性:在相同测量条件下,对同一被测量连续进行多次测量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性。
5、(测量结果的)复现性:在变化的测量条件下,同一被测量的测量结果之间的一致性。
6、(测量)误差: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的真值之差值。
7、偏差:某值与其参照值之差值。
8、(测量)不确定度:与测量结果相关的参数,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值的分散性。此参数可以是标准偏差(或其倍数),也可以是说明置信水平的区间半宽度。
9、(测量的)算术平均值:同一被测量的多次测量结果的估计值,用
计算。xi——*i次测量值;n——测量次数。
10、实验标准偏差:表征同一被测量的多次测量结果分散性的参数,用s表示,可教计算:
11、直接测量法:不必测量与被测量有函数关系的其他量,而能直接得到的被测量值的测量方法。
12、间接测量法:通过测量与被测量有函数关系的其他量得到的被测量值的测量方法。
13、静态测量:被测量的值在测量期限间被认为是恒定的测量。
14、动态测量:为确定被测量的瞬时值和(或)被测量的值在测量期间随时间(或其他影响量)变化所进行的测量。